二百零八章 烽火铁蹄碎边村-《沧澜仙图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晨光初透,窗外天色渐亮,雨声已歇,只有草檐还在滴滴答答落着水滴,山间弥漫着湿润的草木气息。

    草庵内的篝火已熄,只余几缕青烟袅袅升起,在透进门缝的阳光里化作金色的尘霭。

    盲僧仍静坐在蒲团上,枯瘦的手指缓缓捻动着佛珠,仿佛与这晨曦融为一体。

    何安上前一步,执礼道:“多谢大师昨夜指点。”

    盲僧微微侧首,那双苍白的眼睛似乎正透过黑暗凝视着何安,他唇角泛起一丝慈悲的笑意:“施主何必言谢?风雨同途,本是缘分,倒是老衲该谢过施主才是。”

    一旁的中年僧人已收拾好行囊,手持竹杖静立等候。

    盲僧起身向门外走去,步伐虽缓却稳,朝阳恰好照在他身上,为那瘦削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。

    行至草庵门口,盲僧忽然驻足,回身转向何安,说道:“施主,前途漫漫,切记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。”

    这话语如同晨钟暮鼓,在何安心头回荡,他怔怔看着老僧,想要再问些什么,却见那二人已踏着湿润的山路缓缓而去。

    中年僧人始终落后半步,不时回头向何安点头致意,而盲僧则步履从容,竹杖点在泥泞的山路上,竟不留丝毫痕迹。

    朝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渐渐融入了山间的薄雾之中。

    何安久久伫立,目送那一老一壮两个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,晨风拂过,带来鸟雀欢快的清鸣声,他低头看着地上那堆早已冷却的篝火余烬,忽然觉得这个雨夜这场相遇,或许会在他未来的修行路上,留下深刻的印记。

    山间的雾气渐渐散去,露出湛蓝如洗的天空,何安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,整了整行装,也踏上了自己的路途,只是那老僧临别时的话语,依旧在他心头萦绕不去。

    翻过雾气未散的山岭,又涉过几条泠泠作响的溪河,日头已近中天,何安在山径旁摘了些野果,又捉到一只肥兔,就地点火慢烤。

    兔肉烤得滋滋冒油,香气四溢,他饱餐一顿,掬起清洌溪水洗去满面风尘,便又上路。

    将至黄昏,前方山坳里现出一片村落,田畴层叠,屋舍错落,几缕炊烟袅袅浮在渐沉的暮色里。

    村口一株老柿树尤为惹眼,枝叶披离,累累果实红得像一个个小灯笼,在夕照里灼灼其华。

    树下有个梳羊角辫的小姑娘,约莫十一二岁年龄,正踮着脚努力把一个小男孩托上肩头。

    那男孩六七岁模样,伸着小手,涨红了脸去够枝头的柿子,好不容易才拽下一颗。

    “阿姊,再高些!我要那个最红的!”男孩声音雀跃,带着孩童独有的清脆。

    这亲切熟悉的景象,让何安不由得驻足,嘴角泛起一丝温和的笑意,他想起水磨头村,村口也有一棵老树,不过是杏树……夏日里,他常和范大志爬树摘杏,在小溪中摸鱼捉虾,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。

    两个孩子注意到这位仗剑而立面带微笑的陌生人,男孩从姐姐肩头滑下,怯生生地望着何安,见他神色和善,男孩鼓起勇气,举起手中那颗红得透亮的柿子,小声道:“呐……这个给你吃。”

    何安含笑接过,指尖触及那薄软的柿皮,轻轻一咬,甘甜的汁液瞬间盈满口腔。

    “谢谢你,小朋友。”他笑容温暖,见男孩仍眼巴巴望着树冠高处,便道:“上面的更大更红,我帮你摘下来。”

    说罢,屈指一弹,手中柿蒂如一道黄色闪电疾射而出,精准地穿过枝叶缝隙,只听“扑扑通通”几声,树顶几枚硕大饱满的柿子应声落下,何安手臂一展,轻巧地将它们尽数接在掌中,那熟透的软柿竟无一破损。
    第(1/3)页